病因症状 孙同教授访谈——纵有万贯“佳才”,唯有真信为善


 
(走近著名眼科专家、美国威视波前像差应用技术中国区总教练孙同教授)

记者   刘李桂


   孙同教授,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国际屈光中心执行主任。卫生部直属重点院校白求恩医科大学眼科任职任教多年,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孙教授不但精通眼科知识,而且还是中国光学学会和计算机学会会员,持有计算机高级程序员证。因此,在众多眼科专家的激烈角逐中,他脱颖而出,赢得了全球的准分子激光公司美国威视(VISX)公司的信赖,成为美国威视VISX波前像差应用技术中国区总培训教师。


     
 

 2002年10月孙同教授应用中国台美国威视VISX 波前像差仪,在国内率先开始波前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的临床应用。
     2003年8月孙同教授在互联网上首次完成了波前引导的LASIK手术全过程的的直播。
     2004年12月孙同教授个
在国内应用准分子激光成功治疗老花眼。

2005年2月孙同教授成为美国Intralase 飞秒激光技术中国区培训教师。
     2005年8月孙同教授率先在国内(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开展飞秒激光LASIK手术,使国内的激光矫正近视技术登上一个新台阶。
    孙同教授以其显赫的专业声名、良好的医德和4万例手术记录吸引了众多的同行和近视患者,国内30多家眼科留下了他讲学和指导手术的身影,还曾多次应邀出访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

 

     一场长达两小时的讲座终于落定,紧接着又为听众此伏彼起的疑问解惑,很不忍心再次打扰孙同教授,可孙教授对我的片刻等待还满怀歉意,一刻也未停歇,接受了我的专访。谈话的气氛非常轻松,这让我更加分明地感受到孙同教授身上的多种气质,或许这是每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的共通点。他有着丰富的眼科理论、实践经验,不失学者的严谨、条理;有着商人的市场敏感度,管理者的高屋建瓴,也不乏画家的耐心,细致。他侃侃而谈,自信非凡,他博学多才,却忠于诚信。

多棱镜下的孙同教授


 


医生&画家
      作为一名眼科教授,孙同教授有着高超的眼科技术,在其精湛的技术背后无不潜藏着画家般高度的耐心,听说过破壁飞走的“画龙点睛”,而今有眼科医生“点睛飞龙”,不是故事,却似故事。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有一些病人常常会问我同一个问题,“孙教授,你也戴眼镜,为什么不做手术?”我都会很耐心为他们解释。你刚才问我,常常问我这个问题我会不会烦。你想,如果病人对Lasik手术很了解,哪怕了解到我知道的一半,他就不会提这个问题了。眼科医生不会跟我提这个问题,提这个问题的人都

医生&心理咨询师

     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他就需要实事求是,需要责任心与细心,在履行一个医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时,孙教授也强调着一名优秀的医生同时也应该是一位能洞察病人内心情感的心理咨询师。
     关于目前各种方式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没有那一种是的,做医生有责任实事求是的向病人介绍各种方式手术的优势和不足,根据病人的本身条件,帮助病人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在交谈中医生要对病人讲实话,你不能不说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你不能把一个事物说得那么完美,只有讲实话,人才不觉累。和病人的交谈时,不但要去解释病人关心的东西,还应该从专业角度去告诉他关于手术并发症、风险之类的情况,告诉他手术并发症、风险比例有多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怎样预防、怎样去治疗等等,只有你把这些东西分析得很透彻,病人对这些问题有了充分的了解,就不担心会发生什么问题,因为他知道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有办法处理这些问题,你把这些情况实实在在地告诉他,病人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其实,一个好的手术医生也应该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你总不能让你的病人带着疑虑,带着恐惧,战战兢兢地上手术台吧,这不是一个好的医生。
     我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病人,那天她和丈夫一块来的,什么病呢,其实很简单,只是白眼球上有点血丝,她说走过几家医院,看过好几个医生,都说没病。我用眼科裂隙灯给她做了个检查,当我也同样告诉他,眼睛没有问题的(时候),这个病人当时就哭了,我就奇怪了,说她眼睛没病,她怎么不开心?…她哭着对我说,在这之前所有给她看过的医生都只是用肉眼看了一下,没有认真地给她做过检查,就说没有病。我是一个坐下来仔细用眼科检查设备给她检查之后,才和她说没有问题的医生,她很感动。后来她给我介绍了很多眼科病人,你看看,责任心和细心对医生来讲有多重要。

     在我刚毕业那会儿,曾遇到过一个眼睑烧伤病人,他来自农村,做木工,在刷白灰时不小心白灰渣子掉入眼睛上,后来眼睑和眼球贴在一起,他找过很多个医生,我是其中的一个。当时的我,眼科医生的经历并不丰富,但我对他比较好,因为他来自农村,家里也不富裕。眼睛受伤后外观上也不大好,找不到对象,而且他只有年迈的养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极其自卑,我挺同情他。我还介绍了很多其他的眼科专家给他会诊,这是一个在当时很难处理的病情。后来,他因为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自杀了,后一次见到他时,其实我已经发现他情绪不对的,谈到过死,因为当时我也年青,经验不足,没有……,如果当时我知道他有这种想法,好好再跟他谈谈,也许会挽救一条生命。真的,医生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一定要体会到,不但要解除他的病理上疾病,也要解惑他心理上的问题。

微信扫一扫
关注爱尔眼科官方微信!
爱眼护眼早知道,还可直接咨询医生